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讲解29: 一般人修学佛道,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搞定它的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    (建议在wifi下观看 )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k0500zld11s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:

大纲(目次解说)26

(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此人于已灭之[色受想]三阴[中],对[见](对观)行阴之[有]故前三阴成为[非有];而于[行]阴[迁流]之[内],对[观]前三阴之[无]这件事实[不无](此无非无,而是有[无]这件事)[如是循环]对观论证,由后(现在)观前(过去),由前观后,[穷尽]色受想行四[阴]之[界]限,达有无俱非,而衍成[八俱非相] 之乱论,于是[随]举[得一]阴为[缘](以此阴作题材),彼[皆言]此阴于[死后]非[有相]、非[无相。又] 以其所[计]一切[诸行],(万法)之[性]既皆[迁]离于正理之外,充满[讹]错谬误[故],其 [心]即依此等邪理而 [发]邪[通]与邪[悟],从而他即更加确定[有无俱非] 之邪见,而令一切事理之[虚实]皆[失]其[措]置之所。

[由此]对生前之双非,更推而[计度死后]亦一切法[俱非]有非无。由依如是邪见而修证故,此行者但见[后际](就是直见未来)乃一片[昏瞢,无] 丝毫之道或实质理之[可道](可说),是[故]他便[堕落]于[外道]之恶见,以致[惑]乱自他[菩提]正觉之[性;是则名为第八]类[外道]所[立]于[五阴中死后俱非]有非无、[心]魔所成之[颠倒]邪[论]。

(九)七际断灭邪见。这个[际],不是我们刚刚讲的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这个[际]是指交际处,意思是指处所,[七际]就是七处,七际断灭邪见。[又三摩中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;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常扰动元,于后后无,生计度者,是人坠入七断灭论。或计身灭,或欲尽灭(就是初禅),或苦尽灭(就是二禅),或极乐灭(就是三禅),或极舍灭(就是四禅)。如是循环,穷尽七际,现前销灭,灭已无复。由此计度死后断灭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第九外道,立五阴中死后断灭,心颠倒论。]看后面,[七际]是哪里呢?⑴四大洲(东胜神洲、南赡部洲、西牛货洲、北俱卢洲);⑵六欲天;⑶初禅(三天);⑷二禅;⑸三禅(各三天,就是九天);⑹四禅就九天;⑺四空天,七际就是七处。

义贯:[又]于[三摩]地[中]之[诸善男子,坚]固[凝]定、持[正]其[心]念,不起贪求,故外[魔不]能[得]其[便],乃能增进,而破想阴;想阴破已,行阴即显现,于是他便能[穷]究十二[生类]之生灭根[本](行阴),[观彼]行阴[幽隐]轻[清]恒[常扰动]之根[元](七识)。然而他[于]行阴念念灭处,以为是于[后后]当归于空[无],因此而[生计度者,是人]即[坠入]外道的[七]际[断灭论]。此人[或计]四大洲及六欲天之[身]当归于断[灭、或]计[欲尽]之初禅当断[灭、或]计[苦尽]之二禅当断[灭,或]计[极乐]之三禅当断[灭,或]计[极舍]之四禅天,乃至四空天当断[灭。如是循环]推论,[穷尽七际],妄计[现前]之法悉归[销]亡[灭]尽,[灭已]于未来却[无复]更生。此行者[由此计度死后] 一切皆归[断灭],而[堕落]于[外道]恶见,以致[惑]乱自他[菩提]正觉之[性,是则名为第九]类[外道]所[立]于[五阴中]计[死后断灭,心]魔所成之[颠倒]邪[论]。

(十)邪计五处现证涅槃论(就是五现涅槃邪论,就是提早计着说:这是涅槃!)[又三摩中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常扰动元,于后后有生计度者,是人坠入五涅槃论。或以欲界为正转依,观见圆明,生爱慕故;或以初禅,性无忧故;或以二禅心无苦故;或以三禅极悦随故;或以四禅苦乐二亡,不受轮回生灭性故。迷有漏天,作无为解(这个就是本题的重点,行阴的十种阴魔,就是迷有漏天,明明是烦恼生灭法,作无为解,以为是证得不生不灭的无为,如来的涅槃。);五处安隐,为胜净依(把有漏的五处认为是无为、不生不灭的境界),如是循环,五处究竟。由此计度五现涅槃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,心颠倒论。]

注释:[于后后有生计度者]:谓观行阴念念相续无间,而计其最终(后后)必有实果产生,且恒常不灭。[五涅槃论]:五处皆得究竟涅槃之邪论。五处为六欲天,以及色界四禅天(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),这五个地方,把它当作涅槃。其实这五个地方都是有漏生灭法。[或以欲界为正转依]:[欲界],指六欲天。[转依]:为唯识法相的术语。所以这个楞严经跟唯识、百法、《起信论》有息息相关的思想。[转],转变。[依],所依。谓转变下劣的所依,成为胜上的所依;如从原来所依的染法、或烦恼法,转而依于净法,或菩提法、或般若法。盖[转依]的涵义,即与[断证]一词相近。又,[转]字,古释为[转舍、转得],意为[转舍劣法(或恶法、染法)]、[转得胜法(或善法、净法)]。然而须先[转舍],然后再[转得](简单讲就是先放得下,再有所得。

简单讲就是这样子。你想拥有佛陀所有的财产吗?很简单,就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。这个世间谁最富有呢?你说:哪个首富几千亿!我说:我最富有!只要两个字:知足!我就全世界最富有,知足就不缺了。我现在知足,就什么都不缺,不缺,我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。诸位!你也可以当全世界最富有的人,观知足。就是全部身心世界统统舍,你就拥有释迦牟尼佛所有的财产。不舍不能得到佛陀的财产,舍不下嘛,舍不下烦恼嘛!)正如于[断证],必须先[断],然后再[证](如先断烦恼、再证菩提)。

又,唯识学所说之[二转依果],即是菩提果与涅槃果;以此二者为经由修证圣道,而转烦恼成菩提,转所知障变成涅槃。而后所得的最胜妙果。故此[二转依果]又称为所转得之果。此句谓,此人邪计以欲界天为究竟之转依(究竟果),即有若仙家之计六欲天为长生不死之仙境。错误的想法。[观见圆明]:观见欲界诸天(六欲天)之天光圆明。以此行者刚破想阴,圆定发明,初得天眼,故得观见六欲天。[或以初禅性无忧故]:[初禅],色界初禅天。因为初禅是离生喜乐地,系初离于欲界烦恼,欲界之苦恼不再逼迫,故他称之为[无忧]。此谓,此行者或以离于欲界忧恼的初禅境界,计为究竟涅槃。[或以二禅心无苦故]:谓为此人或将二禅的定生喜乐、心中无苦的境界,计为究竟涅槃。[或以三禅极悦随故]:谓为此人或将三禅的离喜妙乐、极其喜悦相随不离(极悦不断)的境界,计为究竟涅槃。

[或以四禅苦乐二亡,不受轮回生灭性故]:[苦乐二亡],因为四禅系舍念清净,苦乐二念皆不生,此行者住于此境,便以为已超脱生死轮回,不再受生死苦,因而计四禅境界为究竟涅槃。以上皆是将有为、有漏。有为就是生灭,有漏就是烦恼,那个[漏]是指烦恼。把生灭法、烦恼法的欲界及色界天,计为无漏(就是没有烦恼)究竟之胜果。[迷有漏天,作无为解]:谓迷于有漏的欲、色界天,计为无漏、无为之涅槃净境。[五处安隐]:[安隐]同安稳。谬以此五处为安稳的究竟归宿。[为胜净依]:谓以彼五入为最胜清净、究竟之所依处。[如是循环,五处究竟]:[循环],循环论证、推观。谓经由这样的循环论证,而谬称此五处皆是究竟涅槃之处;此即是以染作净。不知道这还在三界内。[五现涅槃]:[五],五处。[现],现证。谓此五处皆是现证涅槃处。[心颠倒论]:因为此人以染作净、以有漏作无漏,故是心颠倒。盖此心颠倒系自心魔之所成。

义贯:[又]于[三摩]地[中]之[诸善男子,坚]固[凝]定、持[正]其[心],不起爱求,外[魔不]复能[得]其[便],乃能增进而破想阴;想阴既破之后,行阴即现前,因此他便能于定中[穷]究十二[生类]之生灭根[本](行阴)。于是此行者于定中[观彼幽]隐轻[清]、恒[常扰动]之根[元](七识);但是他[于]行阴念念相续无间之相,计其[后后](后后就是最终)必定[有]实体存在,恒常不灭。因而[生]邪妄[计度者,是人] 即[坠入]外道所计执之欲界色界[五]处皆是究竟[涅槃]之邪[论]。

其中有的行者[或以欲界]六天作[为正转依]果(就是涅槃的极果);这是由于他在破了想阴之后,以圆定发明所得之天眼[观见]欲界诸天的天光[圆明],超日月光(天人不需要太阳,也不需要月亮,本身会发光。)因而心[生爱慕故],遂计彼天为涅槃界。有的行者[或以初禅] 天之离生喜乐[性无]欲界之[忧]苦[故],遂计为究竟涅槃界。[或]有行者[以二禅]天的定生喜乐境界,[心]中[无苦]逼切[故],遂计为涅槃界。[或]有行者[以三禅]天之离苦妙乐境界,[极]其喜[悦]常相[随]不离[故],遂计为涅槃界。[或]有行者[以四禅]天之舍念清净,得于舍受,不苦不乐,[苦乐二亡],便以为[不]再[受轮回]之[生灭性]已证得不生灭性[故],遂计四禅天为涅槃界。

此五者皆是[迷有漏]有为、仍在生死的欲界色界诸[天],而不觉知。谬[作无为]之涅槃[解],妄以此[五处]为究竟[安隐]之最终归宿,而且邪计此亦[为]最殊[胜]清[净]者(认为这个就是佛的地方)之究竟[依]处;[如是循环]论证、推观(以此推彼,以欲界天而推证初禅天,再以初禅推二禅等),而妄言[五处]皆已达[究竟]涅槃之无上极果。[由此计度五]处皆是[现]证[涅槃]处,彼诸天人得现受寂灭之乐,不待将来,无须更修,因而[堕落]于[外道]之恶见(即学佛法变成外道),以致[惑]乱自他[菩提]正觉之[性。是则名为第十]类[外道]所[立]于[五阴中]可得[五]种[现]证[涅槃],乃[心]魔所成之[颠倒]恶[论]。

四、结语。结语就是这十种行~~行阴十种魔境,定中用心交互所成,都是在修定当中之心,所产生的偏执,断、常、空无,或者是有,等等这些偏见。定中用心交互所成,嘱令保护[阿难,如是十种禅那狂解,皆是行阴用心交互,故现斯悟。众生顽迷,不自忖(这个忖就是衡量自己,忖本来是思惟也不好好的思惟,不好好的衡量一下,不自量力的意思,不自忖量。)量,逢此现前,以迷为解,自言登圣,大妄语成(这个麻烦大了,将来坠无间狱,多么可怕),堕无间狱。汝等必须将如来语,于我灭后,传示末法,遍令众生觉了斯义,无令心魔自起深孽(因为这是自心魔所遍计的种种偏见),保持覆护,销息邪见,教其身心开觉真义,于无上道不遭枝歧,勿令心祈得少为足,作大觉王清净标指。

注解:[如是十种禅那狂解]:这十种于修习禅那时所起的狂解。[狂]者,因为这些魔境到后来都变成[未证言证],自言登圣,所以成为狂妄之徒。《楞严经正脉》云:[然通论十种狂解(行阴所起的十种狂妄境界),不出断见、常见、空见、有见,只要加一个[见],就是偏。不是断见就是常见,不是空见就是有见,总是有一个知见。且前面五种,行阴的前面五阴,是属于断见、常见,而后面的五阴,行阴的五种阴魔,是属于空见、还有有见。]又,中土狂禅亦常有类此情形者。中土就是汉地。[无令心魔自起深孽]:[孽],罪孽。[心魔],以行阴十魔境,皆是行者自心之心魔造作所起,非为外魔所作。

为什么?因为看的不究竟,自己心不是佛,误认为他已经悟了究竟。所以,就在这个不是最圆满的地方,误认为是最究竟,就开始起种种的偏见。[魔]者破坏义,以自持心不正,而起妄想计着,遂成自我破坏,心魔于焉出生。[勿令心祈得少为足]:[心祈]就是心中的祈求。[得少为足],以稍微有所证得、解得,便生满足,乃至因此而自满。以自满故,终成狂妄。这个多了,现在学佛的,经教不看,心性不明,稍微一点点就不得了,成逛妄之徒。看了《楞严经》,生大惭愧心。佛陀教我们:千万不作圣解。而众生之所以会得少为足的原因,都是由于在初发心时,没有依于正信而发大心。而之所以不能发大心的缘故,也都是由于正信、正知见不足。

所以师父告诉大家,这个世界绝对不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的。信、解、行、证,少一个步骤都不行。你要对佛有信心,你要解如来的真实义。行就是很重要,要脚踏实地,修行是点滴的功夫,绝对没有办法一触。所谓的顿悟,也是由渐悟,福慧慢慢具足,一刹那之间,那个叫做顿悟。什么叫做渐悟?什么叫做顿悟?用一个比喻,你就知道,顿悟,譬如说坐电梯;渐悟,譬如说爬楼梯。顿悟就是一下子坐电梯,像讲堂,一下子就到六楼,有没有每一层都经过呢?

六祖那一种顿悟,不是今生今世、一生一世修来的,那是示现的,知道吧!六祖也是累积百千万劫,号称为东方如来,在我们汉地示现顿悟。人家念到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五祖教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人家就大悟。就成为一代祖师了!六祖怎么来的,他是累积尘点劫,慢慢慢慢修学,然后今生今世来汉地出生,然后一刹那之间,听到五祖开示,恍然大悟!你以为大家都是六祖啊?修行是点滴功夫。所以,不可以恶小而为之。不可以善小而不为。你不要认为那一点点恶,可以去做;也不要认为那一点点善,不要去做。所以,这个福德因缘要具足,《弥陀经》里面那一句话,一句都没少。[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]。你看经典要很清楚,少善根不有往生,少福德不能往生,少因缘不能往生。诸位每天都在诵《弥陀经》,为何不解其义呢?那么就是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缘,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啦!怎么是个多善根呢?就是要听经闻法,要解行并重,心境如一。

要深信,要发菩提心,提起正念。修学佛法就是这八个字。发菩提心,提起正念,二六时中,统统要用这八个字,这个是学佛的根本。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开始念佛,也不听经、也不闻法,用自己那一套,拜佛、念佛硬拗,烦恼突不破,没有办法,割不下、放不开,可是道貌岸然,却认为自己在修行。念两三句佛、拜两三拜佛就说自己在修行,叫他说你不来听经闻法吗?哎呀!我自己看啦!去,也不是叫人家念佛而已吗?不不不,要对佛有信心。二,要解如来真实义。第三要行,要实践啊!要确切的去做,落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就是佛法,即现实又超越,即超越又现实嘛!证,就是证悟到万法毕竟空。所以,有所证量,就是心境一如,原来万法不可得,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不经一番寒彻骨,焉得梅花扑鼻香。我们虽然说,现前一念,当下本自具足,但是,没有经过种种的痛苦、波折,你体会不出来,没有经过出世间大悟的大善知识,单凭你个人,打死悟不出来。虽然就在你的眼前,可是你就不悟!

因此我们要了解,修学佛道,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、诵一部《无量寿经》就可以搞定它的。这是不可能,绝对没有办法的!果真你也能够万缘放下,一念佛号提起、诵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而得成就,我恭喜你,那你是宿世大有善根的,也不是简单的人。但是一般人没有办法的,说:老实修行、老实念佛,你以为这么简单吗?什么叫老实?没有妄叫做老实嘛!什么叫做专一?不起分别心叫专一嘛!你诵一部经,妄念那么一大堆,这个叫杂修啊!我诵无量部经,心都专注在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,这叫专修啊,你要弄清楚,专修跟杂修,还是在心性功夫里面论断的。念一部经叫做专,你真的专得下来吗?那就是以少为足。那么,信、解、行、证,佛经讲的,你要往生极乐世界,要信、要愿、要行啊!你看,要信,要建立这个净土的信心就有多困难!所以,念佛要念得自己很有把握,调查一下:你有十足的把握,临命终,南无阿弥陀佛、西方三圣,一定来接引你的请举手!不敢吗?就是你打这个没有把握的仗啦?

我们都错会佛陀的用心良苦,你要有信心、有愿力,缘是由愿力而来的,发愿我要往生极乐世界,九牛不挽!要行啊!信、愿、行,行就是要解,要解如来真实义,要听经、要闻法、要念佛。这个一点都不能少的。所以,我们末法时期,很没福报,本来要跑来讲堂听经,碰到了恶知识就跟他讲:哎呀!不用去了,你去了不是一样?回来要念南无阿弥陀佛!是没有错,来讲堂念南无阿弥陀佛,回去也要念南无阿弥陀佛。可是,你来听经闻法,彻底的釜底抽薪的解决烦。你来听经闻法,回去念的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。跟你不听经、不闻法、不解如来的真实义,念的那一句阿弥陀佛,力道是完全不同!大悟的人念佛,入木三分,即心就是佛,念佛就是三昧。而众生没有办法,一念烦恼多、妄想也多、贪欲也多。所以,自己不修行,又劝人家不听经、不闻法,只念一句佛号,是很可怕的思想。专念是对的,但怎么个专法呢?你要有智慧嘛。所以,念佛对不对?对一半,要用大智慧念佛嘛!诵经对不对?对一半,要用大智慧诵经嘛!大智慧统统要排在前面嘛!你念佛念到刀枪不入,风雨都打不进去,三昧就成就,这个才是功夫。

我们念佛还在为了世间缘起缘灭的假相,这个人好,那个人不好,那你想想看,什么时候入三昧呢?后面那个[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。若一日至七日,]后面那一句[一心不乱]!你看看注意那个字,一心不乱就是一切佛法,必须三昧才能成就。[一心不乱]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,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诸位!看经典能够少一句话吗?一心不乱就是三昧成就。所以,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,要打那个有把握的仗,不能打那个没有把握的仗。所以,从现在开始,你要学习放下,不要去羡慕什么首富,什么香港的港星,也不要去炒作新闻,管他们二人怎么样,烦恼这个,烦恼那个,这个力霸集团又怎么样,这个都跟我们没有关系。本来可以叱吒风云,长袖乱舞,现在不行舞不出来了!本来是政商名流,现在变成逃亡通缉了。

诸位!名、利对修行人来讲,就像过目的云烟,不实在的东西,现在就眼睁睁,每天电视都在报导这个集团!王先生逃来逃去,护照都被取消,连一个台湾都回不来。所以,我们穷没有关系,穷得心安理得,知足就是最富有的。,口袋里面的金钱,永远比不上脑袋里面的智慧,请你务必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。所以把钱统统拿出来布施,没有关系~(开个玩笑)。

好了,这个就是我们看经典不能曲解佛义,你要了生死,要很有把握!没有依于正信而发大心。而之所以不能发大心的缘故,也都是由于正信、正知见不足。盖修行若不发大心,便极容易止于途中的种种化城,[化城]就是方便。而谓为实在、究竟的涅槃城。又,此经中所说的[十种狂解]的[得少为足]之人,都是已经正式起修,并且皆已证得禅那,而且又破了色、受、想三阴的深修之士。然而当今之所谓狂妄者,却连[得少为足]都谈不上,因为彼等充其量仅是[学少为足],或[修少为足],因为有的才开始在学习、或方开始修,仅仅修学了少少分便觉得非常满足了,以此自满而骄矜自视、而目空一切,以是成狂。末法这个时期,多得不胜枚举,骄矜自视,目空一切。[大觉王]:即佛。[清净标指]:清净妙法之所标指者,亦即直指本心,直标成佛之道。

义贯:[阿难,如是十种]于修习[禅那]时所起之[狂解,皆是]行者于想阴破后,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目录

楞严讲解28:这八俱非便成一切外道言说戏论的核心

楞严讲解27:于修行中所有见闻觉知种种相,一概不依不随不取不着

楞严讲解26:当今邪魔外道、附魔外道这么多,我们应当戒慎恐惧,战战兢兢

楞严讲解25:若见有好说神通或搬神弄鬼者,便知多半有问题,最好敬而远之

楞严讲解24:大抵上修禅的人比较容易着魔,修净土的人比较不会着魔

楞严讲解23:外道悟道不究竟,停顿在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的微细执着上进不去

楞严讲解22:这个五十种阴魔对于正法重现是有正面的作用,非常重要

楞严讲解21:自心不贪不取,一切诸魔所不能动

楞严讲解20:若自心贪则不论善相、恶相甚至中性之相,一切都可成魔相

楞严讲解19:佛法不能等到死才受用,是在当处、当下、现在就要受益

楞严讲解18:我执和法执,就是修行人最重的二块石头

楞严讲解17:我们亲近善知识,应当取其莲花,不应取污泥

楞严讲解16:要往生天趣一定要行十善,还有你淫欲愈少往生的天道层次就愈高

楞严讲解15:同样是杀生,你杀死愈接近成佛的罪愈重

楞严讲解14:要学一种功夫:就是尊重异己、包容异己的存在

楞严讲解13:悟不悟,就但看你对这个[无]字参得透参不透?

楞严讲解12:事相就是差别,差别就是平等,活在平等的心性当中就是佛法的生活

楞严讲解11:是诸众生求三摩地,当断世间五种辛菜如避毒药

楞严讲解10:理可顿悟,事须渐修---见性后还要继续把习气慢慢的断掉断除

楞严讲解09:我们娑婆世界以听经闻法证悟最快,速度最快

楞严讲解08: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,才是真正的修行人

楞严讲解07:在娑婆世界要以耳根最为精明,要多听经闻法就是这个道理

楞严讲解06:你知道投胎成人,又能听到正法有多困难吗?

楞严讲解05:什么是宇宙?就是业力的网。一切的众生都活在业力的网子里

楞严讲解04:给大家一个深入《楞严经》的整个轮廓、概念

楞严讲解03:要修首楞严大定,要决定捐弃一切诸有为相

楞严讲解02: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,彻底没有意见。

楞严讲解(01)楞严经就如同小部的大藏经,禅净律密都包括在里面


历史文章选读集一(新关注的师兄入)

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(新关注的师兄入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,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

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,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

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